冬风迎诗意,教研唤灵思。为更好地践行新课程理念,用好新教材,促进新教材与旧教材的过渡与融合,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增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为英语学科教师们搭建一个共同学习、交流和共同进步的平台。11月27日下午,银川英才学校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赴银川北塔中学参加了本次“同课异构”活动。
一、同课异构 以教促研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主题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4 My Favorite Subject SectionB Reading(What can you learn from different subjects?)》。
第一节课由我校刘璐老师执教。刘老师借助银川英才学校两名学生分享喜欢科目的采访视频,引发北塔中学学生对热爱英语产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紧接着根据学生实际,填充日常课程表,由此实现对常规课程单词的复习,引导学生们根据课程表中的具体课程,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在阅读过程中刘老师以文本填空的形式,带领学生先填重点,再复述。其中,读中环节的一大亮点,通过前面有梯度的铺垫,让学生在基于对语篇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之间形成“学生问→学生答”的自主交流。读后刘老师采取以同桌为搭档的形式,互相采访,互相记录,配合展示,形成“生生评价+老师辅助性评价”,带领学生实现迁移与创新。
第二节课由北塔中学马瑞娟老师执教。马老师首先从“You’re busy this term. 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复习学科相关表达,进而引出本节课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马老师设置了四个不同任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从阅读文章填写表格出发,到根据表格内容复述,至同桌两人合作依据文章内容进行对话,最后回归到学生自身,仿照文章写出自己最喜爱科目及原因,培养学生微技能。对文本的处理“有进有出”,做到了足够的输入,帮助学生“搭梯子”,让学生有话说。并且在读后提出“Can we only learn the subject we like?”“Why do we learn different subjects?”“What can we learn from different subjects?”三个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同时提升学科意义。
二、总结提升 赋能前行
从“听”中收获,于“思”中提升,在“评”中成长。精彩的课堂展示之后,在北塔中学英语教研组牛向巧组长的主持下,两校英语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两校分别派出教师代表对两位同课异构教师的课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
首先是我校王晓青老师对刘璐老师的课堂进行总结:针对新课标英语学习中的语篇教学,刘璐老师在整体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充分探索并实践学生在阅读语篇中要达成的七种能力。同时,带领学生明确阅读的本质。
接下来,北塔中学李雯宇老师对马瑞娟老师的课堂进行分析: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态自然,与学生间的交流真实自然,带领学生思考,学生参与度很高,同时,马老师的课堂容量也很大,在40分钟的课堂中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都得以体现。
在两位教师代表发完言后,北塔中学英语教研组牛向巧组长也对这两堂课进行了总结性评价,牛组长表示:两位教师在授课时均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结合真实语境来梳理课本知识,以学生实际出发,一直在给学生支撑,并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及时有效的反馈,培养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北塔中学王泳洲副校长也高度肯定了两位教师的教学创新和两校教研组为这次活动顺利开展付出的努力。王校长指出:通过同课异构,我们学习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处理,感受到了她们对课堂的独特理解和有效引导。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发展空间,更为学科教师提供深度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他鼓励各位英语老师砥砺前行,践行深度教学理念,赋能高效课堂。同时王校长也希望今后两校能借此机会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最后由王泳洲副校长给两位授课老师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本次同课异构交流活动至此圆满结束。
初冬暖阳万物藏,岁月沉香悦时光。此次教研活动给两校英语教师老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为老师对新教材的使用提供了新思考、新实践和新策略,以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不断探索英语教育的真谛。同时,银川英才学校英语教研组也定会以此为契机,勤学善思,砥砺前行,提高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